close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產經解析-亞洲基本面穩健,97金融風暴不致重演

工商時報【聯博資深副總裁】

暨亞洲主權策略分析師陳祖傑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大央行採取量化寬鬆(QE)政策,使得龐大的投資資金流入亞洲。如今,聯準會即將緊縮貨幣政策,令投資人擔心資金是否會反轉外流,進而導致1997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再次上演房屋貸款優惠免保人專案

近年來亞洲各國陸續開放資本帳,為該地區帶來風險,因為外資進出亞洲境內資本市場,導致外部收支的波動性上升。整體而言,聯博認為1990年代的系統性金融危機不會重演,因為多數亞洲國家的外部收支等基本面遠優於當時,且潛在外債也與當年大為不同,但風險趨避情緒升溫,可能會使外匯市場與資產價格大幅修正。歸根究柢,支撐亞洲貨幣的關鍵還是得看經濟成長情況。

首先,目前亞洲各國的外部收支比20年前要穩健許多。當年,亞洲各國內部經濟活動過度發展,使得該地區經常帳長期處於赤字。相較之下,近年來溫和的內需與嚴謹的貨幣及財政政策,讓多數亞洲國家享有經常帳盈餘,同時即使融資取得容易,國內經濟活動並未發展過熱。由此可知,亞洲擁有穩健的外部收支與投資週期。

此外,過去10年來亞洲已大幅改善對外債的依賴程度。1990年代,亞洲企業以外幣舉債,成為當時最主要的外債來源,同時資產與負債嚴重失衡。這些失衡狀態導致亞洲貨幣受到投機客的狙擊,並引發系統性危機。

自此之後,亞洲企業便已顯著地去槓桿化。過去10年來,亞洲總外債相對於GDP的比例穩定下降,即使在量化寬鬆政策的環境下,外債比例也未大幅回升。而且,近年來亞洲各國的負債主要來自家庭與公部門,負債主要也以本地貨幣計價。

因此,跟1990年代不同的是,當前亞洲經濟的弱點並非外幣計價的債務,而是海外投資人持有之境內本地貨幣債券、在亞洲當地銀行的存款與外商銀行透過當地分行提供之信貸,所出現的波動。

近年來,許多亞洲國家開放資本帳,自然加深上述問題的影響,而各國外部收支也無法完全不受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有鑑於外部收支波動性上升的風險,亞洲各國必須維持足夠的外匯儲備,以因應資金外流的影響,並鞏固投資人信心。決策官員亦需容許匯率彈性,藉此吸收外部衝擊並發揮自動穩定的效果。

回顧過去,1990年代與目前的主要差別之一,在於外匯儲備的規模。目前,多數亞洲國家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但1990年代南韓、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的外匯儲備卻低於安全門檻,同時許多亞洲國家央行不斷干預匯市,希望讓匯率維持在金融風暴前過度昂貴的水準。現在看來,這些央行的作為等於是親手迎來經濟硬著陸。

進一步比較外匯儲備與淨外部融資需求,可以發現除了馬來西亞以外,幾乎所有亞洲國家目前都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但在各銀行土地借貸利率比較及農地貸款率利最低銀行免費諮詢馬來西亞,大約一半的短期負債都是因為馬國銀行的海外分行為了管理流動性,將海外分行的多餘存款部位匯回國內,其中包含馬國當地外商銀行投入的資金與保留盈餘,佔馬來西亞外匯儲備約40%。這些正常的銀行營運活動若扣除,馬來西亞持有外債占外匯儲備比例並不像整體數字看來那麼駭人。因此,就經常帳、匯率彈性以及外匯儲備規模而言,亞洲經濟的外部收支比1990年代末期強健許多。

然而,真正令人擔心的,其實是經濟成長持續趨緩。1990年代末期,已開發國家強勁的出口需求(尤其是科技泡沫破滅之前)有力地幫助亞洲走出金融危機,並累積外匯儲備。

但目前的問題,就在於全球需求長期疲軟。許多亞洲國家的出口貿易在8月進一步衰退,同時過去幾年來公部門負債成長,意味著財政刺激的空間有限,且利率水準已處於歷史低點。唯有強勁的經濟體質才是亞洲貨幣最好的伙伴,只是目前經濟成長的曙光仍待顯現。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產經解析-亞洲基本面穩健-97金融風暴不致重演-215003448--finance.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rrickt11 的頭像
    derrickt11

    好康特惠?

    derrickt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